
手機食物攝影完整攻略(下)

構圖
繼之前上、中兩篇的食物攝影技巧分享,已經來到完結篇了!之前提到的都是比較細節的點,這篇是攸關整張照片最後的完整性跟呈現方式:構圖跟增加故事性。
誒…不確定是我錯過了之前分享還是看過就忘光了,快複習一下先前提及的手機拍攝食物技巧的概念:
構圖以白話來說,指食物的擺放,其中又包含了比例、近距離、裁切。
a. 比例 / 畫面平衡

比例跟平衡有個密不可分的關係,因為比例正確、畫面平衡,整體感覺會讓人很舒服。畫面的比例不單單指擺設或位置,畫面裝飾(食器、背景、道具等等)跟食物的比例也很重要。你應該不會希望配角比主角還要來得搶鏡。一開始,可以從上次提到的,完全乾淨的背景開始(如圖)。

再進階到開始豐富背景的擺設。
如果不知道要從何開始,可以將要拍攝的主角放置在畫面的正中央,然後以它為正中心往畫面的四周慢慢加入要擺設的道具。

除了主角跟擺設道具之間的平衡,食材之間的色彩搭配也要好。想像衣服穿搭概念,但食物的顏色搭配可以比衣服來的跳tone一點和鮮豔一點!
衣服除了聖誕節可以接受紅配綠,可是套用在食物搭配上就非常吸睛。例如沙拉擺盤,一定要顏色豐富,綠色的生菜配上紅色的番茄、黃色的玉米、紫色的高麗菜和白色的蛋白質(eg.雞肉、雞蛋)等才會讓人有食慾(衣服千萬別這樣穿呀….),如果你喜歡大地色系的穿搭,千萬止於衣服就好,在食材配色上可以大膽一點。
b. 近距離: 單一的食物拍出氣勢感 & 也適合料理的過程照
在美食攝影界有句玩笑話說:如果你感覺照片不夠美,表示你拍得不夠近!

之前談及整個餐桌或是整體的拍攝,可是有時候近距離拍攝食物的細節或局部特寫是可以很誘人的。尤其是拍攝單一食材,或是搭配簡單的食物,這樣的拍攝主題時可以將畫面塞得滿滿的,讓觀眾聯想自己手中捧著滿滿的食材的回憶。例如圖片中的義大利麵。
拍攝食物的局部還有個好處,因為只有看到部分畫面,基本上沒有擺盤考量,滿適合拍攝料理的過程中(work in progress),食物還沒辦法擺盤,或著是桌面太淩亂不適合入鏡的時機點。
c. 裁切:去蕪存菁!讓主題更突出
一開始會覺得說,如果構圖一次搞定,為什麼還要裁切呢?其實有時候適當的去掉一些背景,或是多出的空間,可以讓整張照片看起來更和諧。裁切可成為構圖的助力。有時候構圖本身不差,可是去除多餘的部分可以讓主題更突出、照片更完美。

(原圖)

(裁切後)
裁切的時候也要注意切除點。不要太過於專注在中心點而忽略了周圍,好比裁切後的餐盤在中心點,手卻被切掉一半,讓整個畫面有點不對勁,或是拿著叉子的手被裁掉,像叉子浮在半空中一般。
故事性
如果覺得單純拍攝食物太單調無聊或是整個畫面沒有活力,又想要在自然情境下生活化照片,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完全免費的道具⎼⎼⎼ 雙手。當然,手在照片裡面還是配角,它在畫面裡是要有意義的(拿著三明治、刀叉、酒杯、MENU等等),而不是隨便加入來搗亂。

手擺放的位子也要注意,例如不能佔整個畫面的比例太大。如果整張照片裡,手就佔了一半,那到底誰是主角呢?可不能讓手搶了食物的風頭,而且手的比例太大也容易讓看得分心。就好比圖中,如果手不出現,就像剛剛在裁切提到的,手上的湯匙就變成漂浮在半空中的漂浮物體(紅框內 )。

如果拍攝的主體比較單一或體積比較小(如:水果、果乾、堅果),可以採雙手捧住或集中在碗裡來拍攝。這樣不只可以幫忙看的人聚焦,也可以展現出食物的實際比例。而且也有人家把食物端在你面前邀請你試吃的氛圍。

然而,不是每次拍攝的時候擺盤或是食物本身是在最好的狀態。最後一種(也是我最近蠻愛拍的)的拍攝手法就是營造出「正在吃」或是「即將開動」的感覺,讓看照片的人有種期待的氣氛。例如湯匙已經挖了一口或是刀叉呈現正在切的情況。(例如圖中手正要把食物包起來故意營造中一種“即將要發生”的即時感)

要注意的是,被享用過的食物要注意它的切面。大部份的情況都可以接受,除了不太好看的齒痕或是完全毀了食物的完整性。營造隨便感之餘,還是很多細節是要特別注意的。
看完了上、中、下篇,不知道大家是否對食物攝影有了新的體驗呢?
在最後,替各位總結幾個每次拍攝之前需要注意的四個大重點 (thumb of rules):自然光、新鮮的食材、整潔的擺盤和乾淨的桌子!所謂的少即是多(less is more),一切從簡開始!
剩下的就要靠自己從經驗中學習囉,And be creative(發揮你的創意)!
文:Eva Wang (http://www.eatwitheva.com/)
Instagram: @eatwitheva
責任編輯:巧兒
關於作者
Ciao! 我是巧兒
歡迎來到巧兒灶咖,這個小小的網站是我網路上的“家”,我熱愛烘培、料理,也同時愛寫作,用攝影紀錄美食。
巧兒最受歡迎的
甜點食譜精選集
收到巧兒的最佳送禮甜點食譜集